苏州思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官网

网络欺凌的“拳头”,究竟要挥舞到何时?

2022-12-20 16:26:28 访问量:


张庭硕(山东大学)

  “他们不但嘲笑我的长相,还把我的照片传到网上,做成表情包。”近日,来自徐州市的学生袅袅向记者诉说道,她已经遭遇网络欺凌将近一年时间了。“那段时间里,天空都是灰暗的,看不到希望”,此时袅袅正读初二,网络世界里张牙舞爪的恶意让她感到身心俱疲,苦不堪言。袅袅的经历,使不少网友十分关切并深表同情,同时,也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于网络欺凌这一话题的关注。(12月19日 《法制日报》)

  网络欺凌,通常表现为欺凌者通过社交媒体等数字平台,利用短信、照片、视频等形式对受害者反复实施骚扰、诋毁、谩骂等攻击性行为。网络欺凌这颗毒瘤由来已久,青少年群体首当其冲,时至今日,其依旧深深毒害社会。并且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,网络欺凌呈现规模越来越广、恶意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、伤害性和破坏性越来越大的特点,由此,网络欺凌的闹剧随之愈演愈烈。

  网络欺凌事件之所以层出不穷、屡禁不止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欺凌者的身份信息更具有隐匿性,这来源于网络空间本身虚拟性、隐蔽性的特点。虽然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,但却实打实地是一个“隐秘的角落”,在网络欺凌的过程中,受害者往往处在“明处”,欺凌者时常处在“暗处”,受害者的被动局面常使得欺凌者愈发肆无忌惮、恶意昭昭。由此,也不难理解为何“网络实名制”的呼声越来越高,网信办对“实名制”的贯彻落实或许会对网络欺凌现象起到震慑作用,一旦霸凌者将网络欺凌的“拳头”挥向受害者,那么他就要做好被公之于众、绳之以法的准备。

  另外,许多社交平台因其审核机制不健全,平台监管力度弱,无形中“放任”带有欺凌性质的恶意信息“自流”,酿成恶果。建立问责环节和惩治机制对于平台运营或许是繁琐的,但对于平台长足发展和维护网络秩序风清气正而言是不可或缺的,一旦平台缺失这一重要机制,网络空间将赫然退化成一片甚嚣尘上的野蛮之地,任凭施暴者或“有心者”胡作非为,任其一番折腾后逍遥法外,独留受害者“一地鸡毛”。

 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,网络欺凌事件中“熟人作案”的情况十分普遍,许多时候网络欺凌不过是校园欺凌的延伸。武汉市高一学生李林被同校同学通过“网上悬赏”组织起来的多名施暴者网暴;浙江省高中生杨明先后经历了施暴者的殴打和网络威胁;袅袅被同学网络欺凌的开始也是由于一次学校课堂中的“出丑”。在这里,学校和家庭有着不可推却的责任。无论是面对校园欺凌亦或校园网络欺凌,学校永远是第一责任人。不推卸责任,不充当“和事佬”,保护学生的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是学校最起码的担当。家长面对事关孩子身心健康的问题,更应重视起来,与孩子多了解、多沟通,决不能以“小孩子闹着玩”等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搪塞过去,以求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。“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。”

  网络本身并不可怕,真正令人胆寒的是欺凌者无边的恶意。讲求心中底线、守住法律红线,这是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对个人提出的共同的最基本的要求。除此之外,网络平台、学校、家庭都应恪尽职守、防微杜渐,共同构筑起抵御网络欺凌的坚实防线。网络欺凌的“拳头”,究竟要挥舞到何时?这个问题,需要多方一同给出答案。


最新文章

更多>>